近期,日新书院22班班主任、人文学院哲学系赵金刚副教授获评第九届“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书院特别组织对赵金刚进行了专访,深度挖掘更多触人心弦的师生故事,全面感受书院“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从游”氛围。
教书育人 培养为先

“大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还是‘选拔学生’?为了未来的学术发展大学需要选拔有潜质的学生,但我认为应培养为先,并且是有过程地培养。”“教书育人”是赵金刚认为大学老师以及班主任所应当承担的最重要之责。在担任日新书院22班班主任期间,他便是如此自我要求并积极践行的。赵老师认为,清华非常重视学生工作,其独特的辅导员体系,政策制度各方面都为学生培养创造了非常优质的条件。强基计划非常有利于基础文科的招生,学生优秀,教师心气劲足。书院提供了非强制、有弹性的制度保障,来更好更有效地推行导师制。

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赵金刚坦言:“大一上,我选了《论语孟子导论》和《哲学导论》;大一下,修了杨立华老师的《中国哲学史》。我们班很多人先喜欢老师,后喜欢学科。我也不例外。”他告诉学生:至关重要的是,遇见那个能为自己指引前路的人。在给日新22班同学们做的一场哲学论文写作指导讲座上,他用最简洁的语言阐明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基本精神和规范要求,使学生得以迅速掌握基本的学术要义。除了上课讲座时给学生们传授做科研做学问的道理,在军训拉练、班团活动、聚餐闲谈中,赵老师总能将书院“师生从游”的育人理念巧妙且有效地融入其中,同学们感到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学业军训 无人掉队


2022年8月,赵金刚作为15连副连长,全程带领日新2字班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军训。作为少数全程带队的老师,赵老师说这要感谢日新书院王中忱院长的一句话“有老师在,同学们会感觉不一样”。在正式投入大学生活的集中阶段,同学们互相认识和了解,既能培养同学们做事的认真态度,又能凝聚集体感,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这期间,最令赵老师印象深刻的就是拉练。炎炎酷暑,整连没有一个人掉队,一百多号人都全程坚持了下来,精神状态很不错,这超出了他的预期,是很光荣的事。最让他感动的瞬间是在结业仪式上,分列式的队伍经过主席台的那一刻,看到同学们每个人都付出了最大努力,他深感欣慰,不辜负他请同学们喝奶茶、吃冰棍儿。
书院推行导师制,会为每位同学匹配合适的导师。学业上,当同学们遇到问题时,可以随时与导师沟通,及时得到有效指导。在这方面,赵老师特别爱给同学们“支招”,尽职尽责地发挥了自己导师的作用。比如针对“如何平衡课业压力和业余兴趣”的问题,赵老师认为“DDL是第一生产力,要学会自己给自己设置DDL,把他律变为自律。不要靠着别人定的DDL被动进行时间管理”。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四书研读》这门课中,赵老师以训练同学们的多元能力为目标,为课程设置了读书报告、思维导图、ppt制作、经典背诵等完成作业的不同路径。有了DDL这一生产力,同学们能更游刃有余地应对他的“出招”。
师生从游 其乐融融


生活中,赵老师会尽可能跟学生多交流。他觉得跟学生们在一起很快乐,并想更深入了解这代人的想法。他认为做中国哲学不应该 “明于知礼仪,而陋于知人心”,每一代的文化心理和心理结构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讲一个空道理很容易,但如果这个道理跟当下的人心没有关系,那亦是无用。面对日新22班的同学们,赵老师会多方位、多渠道全面了解同学们的近期动向,再思考应对每位同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大一上学期的全覆盖式“约饭摸底”,他在心里给每位同学大概排了个问题时间点,从不同角度提前预估每位同学可能出现问题的时间。
赵老师的办公室挂了幅字“物理最好玩”,这是二程之言,“物理”在此指万物之理,他认为万物之理是最值得品味的。应用到学生培养中,那便是在学期刚开始便把一些道理跟同学们讲明白,比如大家会在大学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学习、社工、恋爱等方方面面可能遭遇的问题,出现矛盾应该如何有效解决,鼓励大家互相包容。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结合前两届学生的经验教训,赵老师鼓励同学们遇到问题赶紧找导师聊,问题总是可以解决的。
来自金刚老师的小TIPS
Q:对于大学新生,您有什么嘱托?
A:一定把握好节奏,尽快发现自己的目标,这是最重要的。大学四年最可怕的是不知所措。
Q:关于选课,您有何建议?
A:同学们选什么都是可以的。一定要先去尝试,不要给自己任何成见,先上了课再说。
Q:选择哲学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一些个人想法。您怎么看待?
A:每个人都会有对于根源性问题的一瞬间的思考,但能否将这些思考体系化,决定了同学是否能成为一个大哲学家。
教师简介

赵金刚,男,河南安阳人,1985年10月出生于黑龙江省绥棱县。2005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2009年获哲学学士并直接攻读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14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天理视域下的历史世界——朱子的历史观》,论文导师为陈来教授。2014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李存山教授。2016年7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2020年1月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重点研究方向:儒家哲学、宋明理学、春秋学。
“清韵烛光·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是由清华学子自发提议,大学学生会组织承办,每两年举办一次。活动通过投票评选出同学们喜爱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
特别鸣谢:赵金刚老师、“THU清清园中葵”公众号
文:陈晓琼 图:日新书院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