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主要围绕考古学年代测定的科学方法、欧亚草原的文化交流、动物遗存的考古学分析、石器生产与社会复杂化、考古遗迹和遗物的艺术史观察、世界其他文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等六大专题,邀请七位代表性的考古学家作学术讲座,展现学术研究的门径和方法,以激发同学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开阔学术研究的视野,培育学术研究的品味。
2024年1月12日至22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清华大学中文系沈卫荣教清华大学受中意创意设计中心主管邀请,带领11名来自不同院系的本硕博同学,赴意大利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本次实践依托《写在路上的大篷车课堂》,参访意大利多地与东方有关的博物馆,看看图奇及其后继者是如何继马可波罗和利玛窦塑造西方的中国观之后,又把意大利变成塑造西方的西藏观和喜马拉雅观的中心的,课程最后在意大利清华大学中意基地进行实践学习与汇报。
本课程为日新书院本科生暑期人文实践环节的建设内容。立足现代文明与工业制造,回看创造性(手工)工艺技术,反思人类文明的进步流变,将东西方对照比较工程与人文之间的关联,积极展望未来文明的发展态势,探索人文与工程融合的发展方向。
9月28日下午,日新书院“耕读-劳动教育”课程总结会在新清华学堂实验剧场举行。校党委书记邱勇出席并讲话。
7月23日至8月6日,清华大学哲学学堂班牛津访学暑期项目顺利完成。本项目开设多门课程与讲座,涵盖哲学学科不同方向,使同学们在开阔视野感受异国文化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自身的认知与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特色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跳出现代民族国家线性历史叙事的既定框架,从“联系”,“流动”和“网络”等概念出发,重新思考人类历史。
清华哲学学堂班招生公告一、基本情况“清华大学哲学学堂班”创立于2021年,致力于在人类知识图景发生大变革、世界政治和经济局势发生大变动的时代,立足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关怀,为新一代思想大师的诞生而育人储才。本项目旨在培养具有世界格局和人类情怀的哲学学者、扎根中华文明并融会清华风格的本土哲学家,以及有可能为人类文化做出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贡献的未来思想家。在价值塑造上,力求为学生树立“独立...
12月11日下午,日新书院2020级强基计划古文字专业一人一策培养学业报告会暨选拔面试于线上举行。来自求真书院的骆欢和来自日新书院的陈曦、程泽、张弋阳、张雨晴、李岱宸6名2020级本科生先后做了学业报告。
学堂班同学的论文共分为九组,每组两位同学分别对自己的论文,对对方论文进行点评与批评。互评结束后,由一位老师对两篇论文分别作出评价与指导。
11月10日,清华大学2022年文科工作会议在建华楼举行。在上午的主题研讨环节中,清华大学日新书院副院长顾涛以“文理渗透:清华通识的沃土”为题作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文理渗透:清华通识的沃土顾 涛 各位老师:在每一个清华人的血脉中,都蕴含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作第二等的题目”,这一精神铸就了清华的卓越,成就了一种清华品质,清华底气。这句话出自一位清华的杰出校友,著名数学家林家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