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页

书院教学

日新书院三名学子在清华大学第五届语言文字学青年学术论坛中获优秀奖

11月26日下午,清华大学第五届语言文字学青年学术论坛在蒙民伟人文楼召开,来自清华大学日新书院、中文系和外文系的共22名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与了本次论坛。日新书院本科生常丁心(日新13)、牛博雅(日新13)、冯雨婷(日新23)获优秀论文奖。

(左起)冯雨婷、常丁心、牛博雅和日新书院23班班主任邱冰合影

本次论坛共有两个分会场。分会场一有12名同学进行报告。分会场二有10名同学进行汇报。常丁心的报告《“以”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的区别与联系及判定方法探析》梳理了“以”的介词和连词发展脉络并找到区分标志,并从语义和语法两方面对“以”的介词用法和连词用法进行总结,在层级视角的指导下,总结出对古汉语材料包含“以”的句子中“以”的性质进行判定的方法。牛博雅的报告《现代汉语“V一下”的来源》讨论了现代汉语里表示短时、小量的“V一下”式的来源,认为“V一下1”和“V一下2”分别起源于南北朝和宋朝,两者的差异源于语法化的影响。并谈到了“V一下”与宾语的语序关系以及与“V一下”相似的“V一V”和“一下+V”的关系。冯雨婷的报告《表“房间”义“房”“室”历时演变与更替研究——兼述对<阿育王传>译成年代的一点思考》依据不同性质的语料,考察了“房”“室”表“房间”义的词汇兴替状况,并借此对《阿育王传》的译成年代进行再分析。

两个会场的点评老师分别对各位同学的论文做了深入细致地点评,在肯定同学们的研究的同时,也给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会议总结阶段,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张赪认为本次论坛的论文整体水平较高,研究范围广泛,部分同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探讨均走到了学术界前沿。

本届论坛的参会同学们就不同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充分交流,表现出扎实的理论基础、活跃的学术思想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图文 清华大学中文系)

   

获奖名单

一等奖:陈陶然、戴蕾、孔令超、刘柱、邹佳君

二等奖:曹雨杨、高研、贺荣、刘艳云、宓嘉祥、申盛夏、史惠善

三等奖:柴田圣子、冯锦嫒、格桑拉姆、郭小兰、金世嬉、李芩嶙、林颖瑄

优秀论文奖:常丁心、冯雨婷、牛博雅

扩展链接

清华大学第五届语言文字学青年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https://mp.weixin.qq.com/s/eQWolVaek2kGDFyxsUb1q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