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页

书院生活

弘毅计划|第三期启动仪式及第一次党建微沙龙回顾


2022年11月12日早上十点,弘毅计划第三期的学员们在蒙民伟人文楼B219举行了第三期启动仪式,并开展第一次微沙龙活动。本期微沙龙有幸邀请到日新书院党建辅导员郭梦柯学姐,学姐与大家分享了她的社工经验以及与党建相关的心路历程。

第三期启动仪式

1、杜润晖学姐介绍第三期培养方案

杜润晖学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弘毅计划三期的培养特色:第一,通过开展工作坊和微沙龙等活动,弘毅计划着眼于能力培养与视野拓展,同时帮助同学们熟悉宣传、财务报销等事务性流程。第二,注重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第三,弘毅计划拟开展一系列团建活动,并邀请学长学姐进行社工经验分享,最终希望帮助同学们发现自己适不适合做社工、做什么样的社工、和什么样的人做社工。

2、单嘉怡学姐经历分享

单佳怡学姐首先回忆了自己的面试经历,其次分享了在弘毅计划中学到的多项实用技能,最后回忆了寒假实践的经厉。

3、秦兴宇学长实践经验分享

秦兴宇学长在上个寒假弘毅计划组建的河北雄安新区支队中担任支队长,队伍中不仅有弘毅计划的7位同学,还有包括郭梦柯、苗培壮在内的3位辅导员,以及一位书院指导老师。

辅导员和老师们给此次实践提供了巨大帮助。在实践的四天时间里,队员们走访了安新区的规划展览馆、白洋淀、湿地公园、展览馆、政府办公楼等,还在清华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所在的一所中学体验了一天的支教生活。

支队成员们从此次实践中收获良多,外联筹备工作高效,实践行程丰富,后期宣传产出高质……不论是策划、宣传还是外联、财务技能都得到了提高,并且结识了一些优秀的校友。

在独具特色的弘毅实践中,同学们可以真正实现清华大学“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社会实践目标。

4、李小宝学姐班委和学堂班经验分享

李小宝学姐从班委和学堂班两个方面进行了经验介绍。从班委出发,学姐在做班长时举办了深耕计划、主题团日、校史馆参观、三行诗会等活动,希望能建设一个有归属感的集体,满足各位同学们的需求。从学堂班出发,李小宝学姐介绍了哲学学堂班的培养方案,并鼓励大家不断探索自身的志趣,在社工或者学术等方面锻炼自我。

辅导员点评

1、日新二字班辅导员王金鹏

王金鹏学长回忆了自己在大一获得的社工经验和技能,并希望同学们能在弘毅计划中锻炼社工技能、与期内同学们建立良好的感情、收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

2、日新二字班辅导员庞晓畅

庞晓畅学姐同样结合自己的经历深情寄语同学们的大一生活,希望同学们能认识更多新朋友、掌握更多新技能。

3、日新二字班辅导员岳颖

岳颖学姐在微观方面提到很多细节之处,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寻找资源,多提问、利用经验,最终实现大一生活的系统优化。

4、日新书院团委书记苗培壮

苗培壮学长从三个方面详细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弘毅计划及多个校级培养计划。

首先,他指出弘毅计划的培养理念是给更多的人更多的机会共同成长。

其次,苗培壮学长说明了弘毅计划的意义:与校级院系培养方案相比,弘毅计划的要求较为轻松;它一方面作为一个平台、能够让大家发挥自己各方面的兴趣,另一方面能为同学们提供更广阔的办事思路,帮助同学们更加有趣、高效地完成事务工作,并且院系匹配的相关资源也较为充足。

最后,苗培壮学长指出希望大家在弘毅计划中成为什么样的人:一要多元发展,不要给自己设限,更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志趣;二要有宏观观察组织架构的意识,提升观测能力;三是是希望大家掌握基础的各方面技能,提升自身到新环境后适应角色转化的能力,从宏观上了解,从微观上探寻,在多元的发展模式下不断灵活转化自身的角色。

第一次党建微沙龙

弘毅计划第三期有幸邀请到日新书院党建辅导员郭梦柯学姐给同学们分享党建经历。

梦柯学姐先说明了什么是党建、什么是主题教育。主题教育活动形式有读书会、求索杯、班团活动。关于如何做好有意义的主题教育,学姐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建议同学们要找到切入口,做好一件事。

学姐用实例为我们介绍了过往党建工作中的两个较好的切入口。一是专业学习与党史教育的结合;例如日新0党支部联合出土文献中心教职工党支部开展党组织生活和社会实践,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古文字专业对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被老师们身上严谨治学的精神所感染。二是结合党情国情与政策方针,引导同学们思考大家关心的社会现实问题。日新01团支部曾前往河北正定实践并开展主题党团日,一个个有血有肉的发展故事丰富了同学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对于二十大报告指出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大党独有的难题”,我们都可以更多走进社会、观察社会,在一个个故事中体会这些判断的内涵,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

最后,梦柯学姐指出,同学们的目光应该更长远,应该思考我们将来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都生活在这个时代,都是社会的一员,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如《红星照耀中国》所说,“中国革命家身上一再碰到的特有品质——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却又发现存在于他们与别人共自由同患难之中”,希望同学们也能在集体主题教育中感受自己与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文 马昕 梁果果;图 梁果果)

影留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