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首页

书院新闻

综合新闻

日新书院召开2023年全院大会

2023年2月19日晚,日新书院2023年全院大会在六教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院长助理蔡万焕,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梁君健,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张羽,日新书院院长王中忱、副院长顾涛,书院党委联合学生组组长王晓瑜,书院管理中心李媛、邸隽杰、陈晓琼,辅导员郭梦柯、苗培壮、党漾、黄一洋、王金鹏、岳颖、庞晓畅及日新书院全体同学,近300人通过线下线上共同参会。大会由邸隽杰主持。

3D44

本次大会分为前后两个半场。前半场是“本研贯通衔接方向宣介”和现场答疑,后半场是顾涛副院长做主题报告、辅导员代表发言和王中忱院长总结致辞。

1F86

朱安东老师宣介

1B36

蔡万焕老师宣介

在宣介环节,朱安东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招生和培养的相关情况。他简要回顾了学院的成立历史,提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早在80年代就开启了关于研究生的培养,走出的优秀校友既有治国栋梁,亦有从教从商精英。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广泛,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地方选调、国企、央企和高校等。学院每年要招收近百位硕博研究生,与日新书院的本研贯通衔接政策还在进一步磋商中,还有直博通道可供选择。最后,他介绍了研究生的学科培养构架,重点是按学科方向培养。蔡万焕补充了相关招生信息,并欢迎对马院各专业方向感兴趣的日新同学们多跟老师沟通,增进了解,选择适合自身的专业。

1ECF

梁君健老师宣介

梁君健表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前身是在人文社科学院下成立的传播系,学院建立后在20年间发展出中国特色新闻学、视听传播与创意媒体、传媒管理与经济传播、智能传播与科技应用传播、国际传播与全球治理等多样化的学科方向,在研究生期间配备相应的研究中心、师资和课组来助力学生的深入研究,并围绕新闻传播等业务能力进行培养和学术训练。他详细介绍了三个在研究生阶段非常有特色的方向,即全球财经新闻硕士项目(Global Business Journalism,简称GBJ )、国际新闻传播项目和数据传播双硕士项目,以及学院研究生招生的数量和方式等内容。学院欢迎有好奇心、有意愿在时代浪潮的前列探索和实践、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领域的日新同学们加入学院的大家庭。

2F33

张羽老师宣介

张羽从学科概况、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未来展望五个方面,展开讲解。自2009年成立以来,教育研究院是国内较早获得硕士和博士授权学科的单位,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教育研究院近几年的学科发展取得一系列喜人的成绩,教育学科在2022年初列入清华大学“双一流”建设的主干学科。教研院具备高水平、小而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和五个研究所,为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招生方面,她详细介绍了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推免等相关情况以及2022年新开设的教育学本科辅修专业,欢迎对教育学感兴趣的日新同学们选修,并鼓励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向教研院的老师们了解情况。

39B8

现场答疑

在答疑环节,日新书院三个年级的同学们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相关专业、新闻学院的研究生特色项目、教育研究院的推免招生等内容展开积极提问,与老师们进行深入交流。老师们耐心详尽地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2526

顾涛老师作主题报告

中场休息后,顾涛作了题为“代表作——日新书院学术评价的重要依据”的报告。他详细分析了日新书院导师制在每学期的意义,使同学们更加明确每个节点上导师的选配方式与导师职责。从学业与人生的导师,到帮助学生发掘专业兴趣、开始专业阅读,发现自身学术优势,提高成长幅度,到与seminar小班研讨课程相结合,训练学生深度研读能力,提升学术创新研究能力,直至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导师。经过逐步有计划地训练,同学们积累知识、内化学识,进而产出具有原创性、高水平、有学术价值的代表作。代表作可以突显作者在相关领域的选题能力、知识积累和学术能力,是日新书院学术评价的重要依据。他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书院的导师制,为自己的学术铺路,写出足以代表自己学术水平的代表作,找到人生和学术的方向。

1FAB4

苗培壮发言

随后,苗培壮围绕团学组织和辅导员工作展开发言。他提到,上学期末“日新书院第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在线上召开,团学骨干已全部都是日新本科生,这有助于组织更贴近同学生活的学生活动。此外,各年级辅导员组织了线上述职,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他鼓励同学们多提意见、多跟辅导员交流,在书院生活中获得成长的实感。

1B22

王中忱老师总结致辞

在总结致辞环节,王中忱首先表示非常高兴地看到书院全体同学欢聚一堂。他说:在三年疫情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日新书院和同学们都非常确定地成长起来。无论是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和各种校内活动,日新人的身影都闪耀其中。寒假期间,同学们组织参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他期望同学们要追求有根底、有境界和有情怀的人文学术,而不是唯学分绩论,也不要把拿出代表作理解为急于发表论文,要厚植基础,志存高远,在学习过程中培育为人民、为人类的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他希望同学们能辩证地看待问题,在理性规划和自由选择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希望同学们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学期的到来。(文 陈晓琼;图 李宁欣 周羽帆)

现场合影

 

分享到: